麟洛鄉麟蹄村。王爺奶奶的故鄉在這裡─屏東村里行旅

一定要先知道的麟洛由來─

傳說麟洛是有先民看到一麒麟在水中嬉戲,故稱「麟樂」,後改為「麟洛」,也有一說指為原住民的地名譯音。

麟蹄村由來

麟蹄村位置恰巧是麒麟的蹄部,北與麟頂村鄰,南以中山路與麟趾村為界。西側從永達技術學院以東到麟洛鄉公所一帶,人口密集、商店多,是麟洛庄的生活中心,經濟活動熱絡。

──

麟蹄村發展史

麟洛庄開庄初期盗賊橫行,最佳防禦措施就是環繞全村的刺竹叢,並在今鄭成功廟旁建造開庄伯公與開基伯公,以及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個方位防禦柵門,安置伯公坐鎮四大柵門守護全庄。

日治時期為進行既有道路拓寬及新建道路,將柵門及圍籬拆除,使麟洛庄的發展得以向外延伸,奠定今日街道發展的雛型。

民國70年省道台一線(即中山路)拓寬為四線道,為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,使得道路兩側快速發展,不但店家林立,全鄉各重要行政單位也幾乎沿著路旁興建,成為全鄉人口最密集地區。

──

客庄奮鬥精神─上天燈台

麟洛庄開庄時,在庄頭庄尾設有二支天燈,稱上天燈及下天燈,以竹竿高架燈火,使夜歸人於遠處即能以燈火為目標,平安歸來。下天燈位在麟趾村,因道路拓寬早已遭拆除,上天燈則保留在麟蹄村鄭成功廟前,但燈台已從當年的竹竿改為木柱而後變為鋼筋水泥柱,村民不但視為歷史古蹟,更是見證先民奮鬥的精神象徵。

上天燈台↓

──

守護信仰─東柵伯公與伯婆

東柵角福德祠有供奉伯婆,伯婆原本是在民族路上徐家夥房的路旁,因占據到徐家人的土地,於是村民商議把祂請到東柵福德祠跟伯公一起作伴,也經過專業老師指示很快的完成安置,是麟洛地區其中一個有伯婆的伯公祠,至今東柵伯公已有1、200年的歷史了。

東柵伯公與伯婆↓

──

神奇佳話─王爺奶奶廟(老姑婆的家)

在鄭成功廟右方過馬路的小巷內的徐屋夥房,更有一座「王爺奶奶廟」,也就是王爺奶奶的家。相傳九如的三山國王聖像到麟洛河雙溪水開光,路過麟洛時,看上在小溪浣衣的孝女徐玉妹。該女不久即離世,九如大王爺亦擇吉日來到徐家,迎娶女魂認親回宮。

爾後麟洛徐屋夥房人稱徐玉妹為「老姑婆」,麟洛鄉民稱「老姑婆或王爺娘」(客語),如同是自己家裡的姑婆親切之意。而麟洛鄉的客家人稱九如的閩南人「外甥仔」,而九如人稱麟洛人為「舅舅」,兩百多年來在南臺灣閩客庄傳為佳話,鄉民迄今也嘖嘖稱奇。迄西元1960年代六堆先賢鍾壬壽編纂《六堆鄉土誌》,這則家喻戶曉的人神聯姻故事,正式有了文獻記錄。

每年農曆正月初二日,是「王爺奶奶回娘家」日,鄉民以盛大的古禮迎回大王爺與「王爺奶奶」的金身,在過年期間賜福鄰近鄉鎮。

當地還流傳另一個故事,據說大王爺與「王爺奶奶」能結為夫妻,是由長治鄉的三座屋國王宮的二王爺做媒人,因此「王爺奶奶」在回娘家時,也會到長治鄉的國王宮。

「王爺奶奶回娘家」的最後一站是麟洛徐家的家廟「東海堂」,徐家子孫會在這一天一起祭拜祖先,並感謝大王爺與「王爺奶奶」長期以來的護佑。

直到農曆正月十五日大王爺及王爺奶奶再回到九如三山國王廟,雙方迎來送往陣勢場面熱絡,更增進九如與麟洛鄉民間的感情,也為濃濃的客家文化再添色彩。

王爺奶奶廟↓

王爺奶奶廟↓

王爺奶奶廟外觀↓

王爺奶奶廟旁夥房↓

相傳王爺與王爺奶奶定情處

(麟頂村鄭成功廟後方)↓

王爺奶奶廟回娘家遶境照↓

──

好食─麟洛榕樹下麵店(原廟旁榕樹下)

以前在鄭成功廟口的榕樹下粄條,已搬到麟蹄村新址,雖然沒能如往常在樹下邊吃米苔目邊話家常,但清晨7時許仍是粄條飄香,很多熟門熟路的饕客依舊上門,一碗熱呼呼的粄條、外加清燙豬肉及粉腸,先暖了胃、再開始溫情的一天。

這家麵攤已有30多年的歷史,老板娘林銘蘭堅持賣當天最新鮮的食材,因此豬肉特別香甜、粄條特別順口,再加上樹下的涼風徐徐,油蔥香都顯得特別美味,如今麵攤由第二代李仁元、李瑞瑩負責掌廚,不過傳承的香味絲毫不變,就有東港的老客人只要麟洛工作,就一定繞過來榕樹下,吃一碗粄條或是肉燥飯再走,用心就是傳承關鍵秘訣。

地址:屏東縣麟洛鄉成功路90號

電話:0933 621 407

營業時間:星期二到星期日07:00–13:00, 17:00–19:30(每周一公休)

麟洛榕樹下麵店↓

麟洛榕樹下麵店美味粄條↓

麟洛榕樹下麵店小菜↓

#屏東463村里 #村里行旅

出發,到麟蹄村吃粄條尋神話吧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