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資源短缺,反而要做更多…»

沒有語言,文化就會產生斷層,失去文化,族群就無法傳承,不論閩、客、原或是新移民…,每一種族群都是,一旦失去了母語,文化傳承就有缺口。

屏東是多元族群共居的縣市,我們必須保留最珍貴的族群文化,語言正是最重要的一扇窗,這二天,縣政府在原住民文化園區舉辦「2015屏東南島民族語言教育國際行動論壇」,緊接著,世界客屬總會也將有活動登場,就是要大家能用自己的語言,說自己的故事。

語言是活的,生活的一部分,以屏東縣的原住民為例,無論是魯凱族、排灣族或是部分恆春的阿美族,每個族群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和文化色彩,語言的傳承不單只是在課堂之上,而是存在生活之間,於是,早在幾年前,我們積極推動全族語的部落幼托教育。

我在當立委期間,就已帶著原民會長官走訪泰武平和等部落,推動部落托育,如今全縣共有5個部落教保服務中心,推行全族語托育,是全國唯一開辦的縣市。

這次,舉辦國際性的論壇,跳脫純學術的研討,帶領日本愛奴族、紐西蘭毛利族、芬蘭薩米語等多個國家原住民族語教育專家學者走訪部落,進行交流。

一切的一切,就是從語言出發,讓新生代說自己的話,親近自己的文化。

這次應邀參加論壇的民民會副主委陳張培倫說,屏東在推動原住民文化跑在最前頭,最近就有3項全國第一,包括全族語推動部落幼托的部落數量;第一本族語教材的編纂;就連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,進用原住民教師比例達1/3,也是全國唯一達標的縣市。

對於這場論壇,中央原民會長官認為,屏東縣跳脫縣市層級舉辦這場活動,對於屏東縣「不會受到資源的侷限,該做就去做」的態度留下深刻印象。

聽到這句讚賞,我不禁苦笑地想起一句話,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努力向前衝,是的,屏東的資源遠遠落後許多縣市,但,這不會也不能是藉口,跳脫資源不足的框架,借力使力,發揮最大效益,該做的,我們仍會持續做下去。

接下來,我們會陸續推出部落小旅行、深度體驗之旅和原民手工藝DIY等活動,一點一滴活絡屏東的多元族群的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