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深很深的山裡,在雲深不知處的盡頭,有個大武部落(Labuwan),莫拉克風災後5年,才正式恢復對外交通,留在部落的族人不到百人,部落的人想著,山上地大,環境自然,若能選一塊地養雞,當汛期來的時候,大家在山上也可以生活,於是大家開始養雞,「大武森雞」就此誕生。
最初,輔導團隊幫族人找來雞仔,從外地購回第一批雞仔,搭火車拎著小雞籠,輾轉又輾轉來到部落,發給每戶人家幾隻,沒想到,第一批幾乎全部被蛇吃光。
族人開始思考養雞環境,採集中飼養,雞仔一批補過一批,找來專家教授入山指導飼養技巧及方式,等到養殖邁入穩定期,又開始去做肉品安全檢測;尋找合法屠宰業者;拓展市場通路,試著找出一條條可長可久的路。
霧台鄉大武部落就地重建協會執行長彭玉花說,當初部落刻意選擇具野性、抗病力佳的黑羽土雞,讓雞隻「適性發展」,在樹下乘涼、陽光下奔跑。
除了飼養安全飼料,常常有山上的紅藜苗、小米、牧草、中草藥當作零嘴,讓每隻放山雞都是頭好壯壯的好雞,充份的放山運動,讓大武森雞的肉質纖維具有緊實的咬感,脂肪含量少,每批都是少量飼養,每隻都是一時之選。
大武是個小而美的魯凱山村,在這裡,部落族人用心栽培照養著山雞,在山林曠野間走出屬於自己的產業之路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