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田鄉竹田村。伯公廟裡享用粄條的奇景─屏東村里行旅

竹田前身是頓物

 

「頓物」在客家話中指的是囤放貨物的意思,在清朝時期竹田就稱為「頓物庄」,到了日治時代後才改稱竹田,取多竹、多田的意思,竹田村位於屏東平原的中心點,屬於客家六堆地區中的中堆,臨東港溪畔是屏東平原客家聚落中開發較早地區之一,盛產檳榔、香蕉,並有著神農宮、長老教會、萬應公壇、伯公與夥房等多樣文化資產,光復後也以竹田村村名為鄉名,鄉內的行政中心像是鄉公所、農會、衛生所等都位在竹田村。

竹田村早年叫做「頓物」,其由來和糶糴村的「達達港」有很大的關係,早年客家先民從達達港運送竹田、內埔、萬巒等地區的稻米到東港,再轉運到中國,早年東港溪的支流龍頸溪在雨季時河水湍急,在達達港準備要運送稻米的船,必須等待水流平穩才出發,因此等待運送的稻米就必須在附近聚落囤放,竹田村早年就是囤放稻米的集散地,因此被稱作頓物。
──
伯公面前吃粄條

位在竹田鄉公所旁的福德祠,創建於西元1862年,並於民國63年重建,在福德祠裡吃粄條,是這裡獨有的景象,緊鄰福德祠的粄條店,因為地方小開始跟伯公借地擺桌,麵攤與伯公共享空間至今超過26年,伯公麵攤名號不逕而走,食客用餐前都會先拜拜,並在伯公廟裡享受地方美食,讓特色小吃更添傳奇。


──
招牌老店鹹湯圓

位在市區路口的「竹田鹹湯圓」是45年招牌老店,由老闆娘張翠蘭的婆婆所創立,客式鹹湯圓是銷售主力,每位上門的客人,幾乎都要吃上一碗,為了滿足顧客,老闆娘每天天未亮就要開始包湯圓,豬頰心絞肉加上蝦米、油蔥、芹菜,包入用純糯米手工製作的湯圓皮中,因為充滿在地特色,一天往往可賣上一、二百顆,有時還得一邊做生意,一邊包湯圓。

店內另一個招牌是大鍋菜,用料相當豐富,有鳥蛋、魚丸、高麗菜、鹹菜、金、香菇、菜頭、筍干、紅蘿蔔等十多項食材,熬煮三個小時以上,所有材料的精華都濃縮在湯汁之中,燉到軟爛的菜頭、又脆又香的筍干,不但外地客愛嘗鮮,連在地人都很捧場,一碗大鍋菜配上鹹湯圓,就是豐盛又美味的一餐。
──
東柵伯公神泉水

早年客家村庄會設有五座伯公守護地方,分別是東西南北與中伯公,竹田村東西南北四柵伯公中,僅有東柵伯公面向庄外正對著大武山,有著福星拱照的寓意,廟前有一口傳說中的「神泉水」,每年夏、秋兩季泉水會自然湧出,百年來不曾間斷,傳說早年生病的人只要喝了伯公廟前的湧泉水就能痊愈,因此「神泉水」融合了在地信仰與地理環境,形成了特殊文化。

#屏東村里行旅 #竹田

馬上出發頓物庄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