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多元族群聚,特色元宵夜»

屏東的元宵夜,因為閩、客、原及新住民共居,充滿多元文化性,屏東市的海豐三山國王廟,有項百年的「上元迎頭燈」習俗,頭丁燈掛王爺公遶境;客庄的大陸關舉辦「細妹過年提燈籠」,讓元宵節成為大路關女性專屬的客家女兒節;屏東萬巒加匏朗馬卡道族搭竹橋,重現夜祭趒戲活動,傳承馬卡道文化;市區的林蔭大道掛滿親子彩繪的燈籠海,盞盞燈火點燃心燈。

闇夜之中,明亮的男孫燈,隨著三山國王的王爺公遶境,香火裊繞,烽火炮沖九宵,陣頭、轎班朝拜,將元宵的氣氛推向高點。

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的海豐三山國王廟,有項「上元迎頭丁」的百年慶典活動,每年的元宵節舉辦神轎繞境,又名迎男孫丁;每年農曆元月第 1個出生的男孩子,被稱為當年的燈(丁)頭,擔任燈(丁)頭的家戶,得製作姓氏頭燈掛於大王的轎頂參與繞境,其他當月出生的男丁,也可製作燈籠懸掛於王爺公的神轎周圍繞境。

綠色大道,雙排大樹之中,民眾創作的手繪燈籠高高掛,綿延的燈籠海,像是夜空的星光,點亮每個人心頭那盞燈。

客家村莊,大陸關舉辦細妹過年提燈籠,大路關為現今高樹鄉廣興、廣福的舊地名,是傳統的六堆客家庄,保有元宵節「細妹過年」的習俗,終年辛勞的大路關女人,在元宵節可以身心靈休息、放假,不用操勞家務、農務,這是大路關男人難得顯露的浪漫與體貼,未婚的女性亦可藉此尋覓良緣,讓元宵節成為大路關女人們專屬的客家女兒節。

屏東萬巒加匏朗馬卡道族有夜祭趒戲活動,睽違多時的文化活動在萬巒鄉新厝村新生路的仙姑廟登場,今年舉辦「敬祖靈過竹橋」的儀式。

仙姑廟原址鄰近東港溪,屢遭大水,後搬移到對岸的現址重新建廟,但族人一直盼望能迎仙姑祖重返原居地,馬卡道族人從去年開始籌畫,歷經數月以古法搭設竹橋跨越東港溪,並在原址搭建茅草公廨,象徵馬卡道族文化復振新生

整個儀式從仙女至先帝廟迎神、牽曲趒戲、飲酒;再從先帝廟回到仙姑廟,依次舉辦安靈、牽曲趒戲、擲爻、飲酒、敬祖靈過竹橋夜祭、享用肉品祭酒等儀式;最後是馬卡道族的族親牽曲趒戲。

夜祭結束後便將竹橋拆除,未來透過夜祭前的竹橋搭設、夜祭中的儀式舉辦以及夜祭後的竹橋拆除,讓社區老中青幼共同參與,傳承馬卡道文化。